2007年5月13日星期日

五一大别山穿越游记 之一

写这篇游记之前,密斯大姐语重心长的跟我说,游记要多写点心理活动,寄情于景的那种。我乐了,说那我写出来估计满篇都是真漂亮啊之类的字眼。我有很多有才华的朋友,文字或如行云流水,或具诗情画意,或如促膝谈心,读起来都很舒服。可我似乎没有受到一点熏陶,文字方面没任何长进——看来我是该多读点书了。

D1(5.1) 6:20 西区东门 8:30 西站出发 10:40 到达霍山总站 11:20 霍山东站吃饭 12:00 霍山东站出发 16:30 到达堆谷山停车场 18:30 到达营地(鲤鱼跳龙门前)

到达大别山之前的所有事情似乎都不顺利,刚从南昌出差回来紧接着就上了一天班,晚上打包的时候先是在五分钟内连续烧坏了两个头灯,接着在收拾药品的时候弄伤了大拇指,连系鞋带都很困难,于是我用创可贴绑住伤口,满怀伤感的躺下睡去。

##CONTINUE##
闭上眼再睁开眼,天就已经亮了。ZepHyrxU、Rayzzzz和我在东门集合后准备打车去西站赶七点去霍山的汽车。然而我们忽略了三个要点:当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六点多天已大亮;这个点儿出租都在交班。所以当我们走上黄山路,发现路口到处站着背着包等待打车的人们。三人眼巴巴在黄山路站了半小时没有打到车……东区的三位weaklion、virgoshaka、BackFire也一直没打到车,直到他们从东区徒步到西区,我们才陆续在合作化路和黄山路交叉口拦到车。

到西站时已经七点多了,在这个季节,人们为了这难得的假期行程像狗一样受着各方面的摆布。售票窗口前排了几十米的队,大约花了二十分钟才买到到霍山的循环车票。来到候车处发现又是一条几十米的队——当天的西站到处都在排队,公共厕所里每个坑前面都站着人-_-。西站的管理非常混乱,队伍排的像一条弯曲而粗细不均的蚯蚓,还不停的被过往的汽车冲散成一段段的。然而当大家排了半天队之后,一个完全是路人装束脑筋也不太好的管理人员忽然跳出来,告诉我们要在车票后面标上数字按序号上车。然而他排号并没有严格按照队伍次序,惹的很多乘客不满,我们也被错误的后推了几十位。

第一天的计划被打乱到这份上,我们反而不着急了,悠闲的与同去霍山县的乘客询问着霍山的情况,计划着赶中午霍山直达堆谷山村的车(原计划是先到磨子潭镇再转车)。

八点半我们终于坐上赴霍山的汽车,六人的大别山之旅就此开始。然而令我很不安的是,因为出发前没有明确分工,我没有带大鹏事先搜集的大别山攻略,只带了xq的手绘地图和GPS轨迹图。这意味着在对付岔路上我们可能需要花费一些额外的时间,在接下来的行程里,这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

大约十点四十我们抵达了霍山汽车总站。霍山虽然只是一个县,但是却拥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汽车站orz。向当地人询问在哪里搭乘到堆谷山的车时,一个警卫很自信的告诉我们从西站坐车,并且指着一辆正缓缓驶过的公交车说乘这辆车便可到达西站赶紧赶紧。我们急忙跳上公车,花了十分钟便来到西站。然而西站的司机告诉我们到堆谷山应该在东站坐车……当时六人集体石化 ̄□ ̄没想到刚踏上霍山的土地就被忽悠了一把。六人为了赶时间打车赶到东站,很顺利的联系到去堆谷山村的车。经了解,从霍山县城直达堆谷山村的车一天只有两三趟,出发时间大约在上午十点和十二点,但不十分固定,车老板的名片我搞丢了,不过没记错的话weaklion应该也要了一张,联系方式随后附上。

离十二点发车时间还有几十分钟,我们就在东站大门西侧的饭馆吃午饭。这家饭馆相当的黑,素菜都要十块,荤菜就更离谱了,正当女老板喋喋不休天方夜谭般跟我们解释菜价多么贵的时候,我们毅然决然的点了六碗鸡蛋面。女老板当即无语。我继续问她两个鸡蛋才多少钱鸡蛋面为什么要四块,她说我们这儿盛面用的都是海碗哦然后就去隔壁忙活了。坐了会儿我忽然想到这样的JS肯定还会玩猫腻,于是走到隔壁告诉女老板鸡蛋全要打成荷包蛋。果不其然,女老板瞪大眼睛说那每碗就要五块,还说四块的只是鸡蛋皮。我觉得这丫实在太无聊了,脸一沉就要发作,那女JS自知理亏就说了算了算了。十五分钟后,鸡蛋面被用所谓的“海碗”盛着端了上来。面里只有些葱花,连根菜叶都没放,没见过这么抠门的店。让我们一起来鄙视这家店吧。

霍山到堆谷山的路程可以用漫~~长~~两个字来形容,因为是班车,车每到一个村都回停下来等等人,所以比较费时间,如果包车可能会节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好在路上还有些风景,大片大片翠绿的毛竹林,就像一个柔软的大毯子,看的我很想像卧虎藏龙里的侠客在上面跳来跳去。路上还看到在建的六安到岳西的高架高速公路,桥墩动辄数十米高,顺着桥墩的方向,可以看到经过的山头上都凿了隧道。建筑是离自己很遥远的领域,我无法想像那些巨大的水泥柱、支撑钢管和桥面是如何建起来的,只能在心里感叹人改造自然的能力真是越来越牛掰了。

到达堆谷山后,我们说服司机把我们往前送了一段。之后前行数百米到路尽头一块开阔地,左手边有一条向下的石阶路,那便是进入龙井河谷的入口了。

这里有必要对一些地名做些澄清。很多大别山攻略上频繁提到“堆谷山”和“蔡家畈”这两个地名,让人有些搞不清区别,实际上堆谷山是一个村,蔡家畈是堆谷山村的一个大队(畈这个字在当地就是组、队的意思)。因此蔡家畈实际上属于堆谷山村。然而在霍山县的太平畈乡(太阳乡的西南方向),也有一个蔡家畈,但行政级别是村。所以在霍山问路的时候最好不要问当地人怎么去蔡家畈,而应该问怎么去堆谷山,否则可能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坐了大半天的汽车,身体有些疲劳,徒步刚开始我就不停的出汗,很快就感到累了。不过龙井瀑飘来的清凉水雾让我感觉好多了。接着我们就为没带攻略付出了代价,大鹏在探路的时候登山鞋进水,纸巾不太顶事儿,看来下次带点廉价卫生巾是非常有必要的。索性之后的岔路不多,都很好分辨,我们基本没有再走错过路。

选路的一些心得(龙井河没涨水的情况下):1、沿着连续的石阶路走;2、沿着连续的路走时,选与自己行进方向最接近的路;3、河对面的两条或三条路,很可能只是不同季节为方便过河所修的路,它们最后往往会合并为同一条路;4、路在河边中断,河对面没有路就沿河谷走,注意两岸的石阶出口;5、如果有条路沿着河或溪流的方向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优先探这条路;6、注意查看路边树枝上行人留下的标记(比如系的布条),或者地上的登山杖孔;7、有木桥就走木桥;8、以上心得仅供龙井河段没有攻略时选路的参考,不保证有用。

随后走过一段很宽的河谷,在前进方向的左边沿河有路,走回岸上沿路前行几步,便到了一号营地。一男一女两位老乡正在煮着什么,听他们说二号营地已经扎满了,劝我们就在一号营地扎营,并告诉我们当天到达老庙湾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和兜售的鸡蛋继续前行,大约六点左右到达了二号营地。果然……二号营地一眼看去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帐篷,一共大约有三十多顶。有的在帐篷里收拾东西嘟囔着我的什么什么跑哪儿去了,有的围坐成一团做着游戏或讨论着什么,有的在水边边洗着东西边打闹嬉戏;几位老乡也搭了个草棚正在烧饭为他们烧饭——我们赫然发现身处一个喧闹的公园或者酒店,背着大包的我们与这里格格不入,于是六头野驴们匆匆问了下路,沉默的从帐篷与帐篷间的空隙中走开了。

天色开始变的灰暗,我们快速的赶路,最后在鲤鱼跳龙门前的一处有石椅石桌的地方停下,这里刚好可以扎三顶帐篷,前行二十米就是水源。我和virgoshaka继续往前探了探路,往上走大约50米处有一条依石壁而建的木板路,看来路线是对的。我们快速搭好帐篷、煮饭。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自户外露营以来第一次吃到了不夹生的米饭,是大鹏做的,九九成熟;weaklion和BackFire的米饭成熟度基本都在八五成左右,不过BackFire的泰国夹生香米显然要好吃一点o ̄▽ ̄)o
钻进帐篷,静静躺在睡袋上,旅途的颠簸,膝盖的疼痛、计划的失误、行程的匆忙,这所有的出师不利,到现在终于停下来了。我安静而舒服的躺着,享受着一天里最难得的平静。这时一句歌词忽然蹦了出来。活着其实很好,再吃一个苹果。于是我爬起来,把辛苦背到山上的苹果吃掉了。

没有评论: